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用探空秒数据估算北京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
王越昊, 李成才, 初奕琦, 檀望舒, 任静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2): 223-23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129
摘要1131)   HTML    PDF(pc) (807KB)(145)    收藏
研究利用北京地区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地面日最大位温, 采用气块法反演北京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的可行性。将08时探空秒数据以及常规探空数据反演结果分别与对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相比较, 发现前者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的一致性好于后者, 常规探空数据垂直空间分辨率低可能是导致其反演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分别用春夏秋冬的探空秒数据反演结果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相比较, 发现春夏秋反演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而冬季较差。利用08时探空秒数据结合地面日最大位温, 采用气块法反演北京地区2010—2017年的MMH, 发现MMH 每年均表现出春夏秋冬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期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 北京地区日地面最高气温与850 hPa温度差定义的热力稳定度与MMH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识别过冷水云层
宋继烨, 檀望舒, 李成才, 于营丽, 李建, 初奕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961-96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22
摘要1328)   HTML    PDF(pc) (5225KB)(147)    收藏

在已有的云识别算法基础上,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区分云和气溶胶。按照云粒子的退偏振比, 区分冰云、水云、混合云以及水平导向的冰晶云。结合大气温度廓线, 对过冷水云层进行有效的识别。利用观测点上空持续一年的观测资料, 统计各种云出现的高度及比例的逐月变化, 结果显示, 过冷水云出现的时间占有云时间的9.84%, 对于0~−40℃的云层, 过冷水云出现的时间占11.9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结合激光雷达评估常规探空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混合层高度的适用性
王存贵, 李成才, 贺千山, 檀望舒, 初奕琦, 李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3): 579-58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102
摘要879)   HTML0)    PDF(pc) (1119KB)(413)    收藏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资料, 采用梯度法获取那曲地区夏季的混合层高度序列及日最大混合层高度; 利用每日两次(08:00 和 20:00)的探空资料结合地面最大位温, 采用气块法得到雷达探测对应日期的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通过对比从不同资料得到的 MMH, 发现 08:00 探空反演结果与激光雷达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为0.85, 均方根误差RMSE为0.30 km, 平均绝对误差 MAE 为 0.25 km, 并通过显著性水平为 0.95 的 t 检验); 20:00探空反演结果则与激光雷达结果偏差相对较大(R 为 0.84, RMSE 为 0.67 km, MAE为0.54 km, 未通过 t 检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发现, 探空时刻的残余层、前期的天气变化过程以及对流泡活动或强卷夹过程引起的混合层高度时空变化等都可能是导致20:00高度结果与激光雷达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使得 20:00 探空资料不适合进行最大混合高度的反演。位温廓线的日变化特征也会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性, 导致08:00探空结果偏高, 但可以通过统计订正做修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